上周六(4月19日),我在医院值专家门诊。应二哥马明军二嫂张淑慧的邀请,我太太孙凤英跟随两人到惠民刘大勇老家吃了铁锅炖鸡,很是满意。回来后,他们一起邀请我周天一起去吃铁锅炖鱼头。看到他们的神情和真诚,我真的很是期待。
我小时候虽然出生在济宁汶上县的农村,一九八四年来滨州上大学后,基本没有太多接触农村生活。对农民、农村、农业三农方面,知道的越来越少。当二哥二嫂邀请我去惠民胡集的农村吃农家饭“铁锅炖鱼头”,真是彻底打开了我的好奇心。
周天早晨,我早早起床,做好早饭,我们吃好早饭后,直接到渤海十一路985号的紫海花园(滨州盐业交易中心)和二哥二嫂会合。
二哥二嫂买好最新鲜的鱼头、全鸡、方块状的精选猪肉。带好应季蔬菜和做菜调料。我们一起开车前往惠民县胡集镇孙刘村。
我们从紫海花园出来调头向北,由北海大道(北外环)一路向西,在220国道与黄河五路交汇处右转驶入滨惠大道,过徒骇河大桥。一路映入眼帘的是树木葱绿,繁茂成林,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。完全不是滨惠大道刚刚通车时的花少树矮,尘土飞扬的状况。我在想现在的惠民农村是什么样的呢?!
我们从徒骇河大桥向西走几公里后,导航让我们向右转,引到X014县道,过陈集,穿过东吕高速,然后顺建设三路向西一路直奔孙刘村。我们路过了县道、乡道和村庄。看到道路两旁绿树成荫,庄稼茁壮得墨绿发亮。村庄街道整洁,住房整齐划一,外墙粉装美化,还有优美壁画装饰,在翠绿树林和花草掩映下,俨然一幅美丽的乡村宜居图。
刘大勇是马明军二哥的妹夫。大勇的家在孙刘村西北头。五间砖瓦房,外墙全用水泥加固,南北长方形的院子用绿色铁皮隔离板材整齐围了起来,权当院墙。最南端两排家槐、中间和西边是分割成垄的菜地。屋后一排榆树,这排树的最东头是一颗高大的杨树。
我们到达孙刘村时,大勇和桂英早已到达自己的老宅。这处宅子是1972年4月盖起来的,距今已经53年。比大勇还大6个月。大勇出生后,大娘就带着大勇到滨州运输公司,一直定居滨州至今。这所房子大部分时间是本家的近亲属居住着。人都有怀旧情节,大勇这次把老房子和院落拾掇利索,种上蔬菜水果,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休闲聚餐的好去处。
大家到家后,拿下准备好的食材,每个人都不自觉地忙碌起来。二哥和丰收姐夫忙着炖菜,先洗好鸡,焯水后,放花生油大火翻炒,然后放入方子肉和新鲜鱼头,慢慢炖制。二嫂和马明菊小姐姐修剪韭菜根,二嫂把韭菜一簇簇栽入菜地。孙凤英洗好大葱、黄瓜、甜瓜,还有新鲜的生菜和曲曲菜。大娘准备烧水馏制小姐姐蒸好的馒头和大饼。大勇和桂英到惠城给准儿媳妇处理电动车事宜。王二丫闲来无事,躺在屋内床单上玩手机。看来看去,只有我是闲人一个,深感“百无一用是书生”,什么活都不会干。
我闲着随便逛游,看看菜地,很多小菜我都不认识,真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啊。
我走进屋内,房子刚刚整修好,里面空荡荡,东边两间还有深蓝色的花色吊顶,西边三间有明显的吊顶痕迹。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有如此装饰,应该是很超前的。我问大娘,大娘说西边房间的吊顶比东边的还要好。说明这栋房子在当时应该是顶级的住宅了。在东边房间,我发现一只没盖的红木柜子,柜子内还贴有精致的花纸。我就好奇地问大娘这柜子的来历,大娘说这是他老人家出嫁时的嫁妆,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。虽然年代久远,柜子仍然散发出木质原有的香味。那么柜子盖呢?原来为了我们这次吃饭,他们把柜盖和柜子的支架拿来当临时餐桌用了。柜盖和支架上面有明显的彩绘图案。我深感这是暴殄天物,把珍贵的文物用错了地方。在当时,有这样的嫁妆不一般。大娘告诉我她老人家的爷爷是晚清秀才。难怪他们家能在当时盖起这么好的房子,有如此好的嫁妆。
我走出院子,我迈步村内,整个村庄十分寂静,在灿烂的阳光下,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山水画之中。没见有人走动,只看到一只公鸡和一只母鸡在路边啄食,偶尔“喔、喔、喔喔--”打鸣。村后是大片葱绿茂盛的麦田。距村北大约 500 米济滨高铁横空跨越。在这静谧的乡村修养确实很惬意。
我闲人闲逛,一会自己又回到院子里。看看二哥的杰作怎么样了。当我走进那简易的铸铁炉灶边时,就已经闻到浓郁的肉香,鱼香味远远超越肉香味。
大概十二点钟,大勇和桂英已经回来。随后,大勇的堂弟也来了,他拿来黄瓜苗帮着在菜地里补栽。老弟是在当地做生资生意的,刚刚给客户送货上门来着。他知道我们来家里做客,专门来陪我喝一杯。
二哥让丰收姐夫把做好的美食按鱼、肉、鸡分装到碗里,摆上餐桌。大勇拿出珍藏多年的53度茅台镇酱香白酒。斟满酒,尝美食,一家人其乐融融。二哥做的鲁西南特色“肉三鲜”真是一绝。肉块香糯不腻、鱼头香而不腥、鸡块味足不材,葱甜微辣,小姐姐的馒头有浓浓的麦香味。醇厚的酱香酒打开了大家倾心交谈的话匣。我耐心倾听老弟在农村的生意经,做生意靠的是天地人和,他是第一个搬到公路边的人,做的是上乘质量和到位的服务。
家是幸福的港湾,无论我们离家多少年,回家是我们最美的归宿。大勇虽然离家50多年,还有这处温暖的老宅,更有80岁的老母陪在身边。老人家虽80高龄,身体健硕,思维敏捷,一直照顾着几代子孙,真是幸哉美哉。有娘在,家就在,让我这个漂泊滨州四十多年的流浪之人羡慕不已。母慈,儿幸福,母亲是我们心里最美的活菩萨。
顺便多说几句。上周我和老同学清潭主任一起在教授餐厅吃饭,清潭问起我们马家老人的事,我如实作答。清潭说我们马家是至孝之家,特别提到二嫂,二嫂做事细致孝顺、是有格局的人。我说那是您无棣老乡,只有这些有善根格局大的人才能支撑一个家庭的幸福。
看到滨州如此美丽的乡村,遇到一群善良的人,品尝美味,感悟亲情之美。滨州是我的第二故乡,定居滨州,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生活,真是幸福!!特做此记《乡炊·铁锅炖鱼头》。